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章 天地一家春 (第3/7页)
琳担心的是京城家宴的口味,对方适应不了。 况且真要弄一大桌子菜,烹炒煎炸,又炖又煮的,那得忙乎到多暂去?也就没什么时间说话了。 就这样,思来想去,她最终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吃“春饼”。 说起京城饮食,哪怕是今天,外地的朋友们也多数停留在“烤鸭”、“涮羊rou”和一些知名京城小吃的简单认识上。 要论家宴呢?恐怕除了“打卤面”、“炸酱面”,就更说不出什么来了。 但实际上京城的特色饮食很多。而且由于受到了满蒙藏回苗这些少数民族的影响,不但口味多种多样,在用餐形式上也很有意思。 说起来一点不吹牛,往往既可以做到丰俭由人,也可以自由调配口味,比当今西方传来的自助餐还具备先进性呢。 这一点,最典型例子就是“得胜包”和“春饼”。 外传里提过,洪衍武和陈力泉当年的拜师宴,王蕴琳用来款待“玉爷”的就是“得胜包”。 这种旗族的风味食品满语叫做“乏克”,写出来有点像骂人的话。 由于其有以菜当碗的特点,需用苏子叶或白菜叶卷上什锦内容的米饭来吃,享用这种时令食品的时间便只能在七月初五之后。 没吃过的人,只要看看当今获得许多白领青睐的“韩国生菜包饭”就大致明白了,那其实就是“号称一切文明出韩国”的棒子们,一种极其低劣的模仿。 有意思的是,和“得胜包”的吃法有共通之处的“春饼”,恰恰在时令上与之相对,却是在“立春”与夏季之间,占据百姓餐桌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