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四章 汉亡于何处,势猛如破竹上 (第6/7页)
三代,是非常典型的“法家政治”。 其呈现出明显的“王霸杂揉”特点。 特别要强调,诸子中的法家,与今日的“法制精神”完全无关,其讲究“法治”。 此“治”不同于彼“制”,“法治”讲究的是御下之道、集权之术。 寒门重用法家,是必然现象。 这在吴蜀两国同理。 刘备、诸葛亮也是法家的狂热追捧者; 孙策、孙权亦然。 关于君主“儒、法”的选择倾向,可以从以下角度解释。 法家主张集权,搞君主专制。这当然会损害士大夫的利益。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儒家讲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因此会分割君主的权力。 而这,恰恰便是曹cao与袁绍的不同之处! 以“士族代表”类型的军阀为例。 如袁绍、刘璋等人,虽然强盛一时,但派系四分五裂,勾心斗角; 大族横征暴敛、君主亦无力制约。 换言之,并不是袁绍、刘璋选择了“共治天下”,而是大族选择了袁绍、刘璋做“世家的代表”。 此时,军阀不过是门阀的傀儡。 曹cao、刘备等寒门出身的次等军阀,早期并无士族助力,而靠武力为依托,逐步发展。 因此发迹之后,其人可以较少受到大族的掣肘。 一言蔽之,袁绍刘璋的“行王道”看似是人心所向、时势所趋,实际是作茧自缚。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