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三章 谯县访故友,征讨或难休下 (第8/9页)
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甚至可以讲,曹营的许多人物,绝对也有过“改仕袁绍”的履历。 只不过曹魏史书讳言罢了。 看官渡之战结束时,曹cao焚毁诸将与袁绍的交通信件,便可见一斑。 (曹)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魏书一武帝纪》 两家一体之时,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借调助战”实属常见、“改换门庭”亦不足怪。 故“书信交通”也无可厚非。 建安初年(196)曹仁的“广阳太守”,即是袁曹阵营“内部借调”的具体体现。 须知是时广阳正处在“叛军猖獗、反抗公孙”的暴乱中。 与叛军合纵的袁绍,为巩固战果,必然需要抽调军官赶赴前线。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骑督”曹仁,也就在此背景下被袁绍相中。 须知,远在邺县的袁绍,连曹cao的“大将军”之号,都可轻松褫夺; 其人征调个把将领,实不足怪。 因为袁绍是曹cao的主公。 以绍为太尉,封邺侯。时曹cao自为大将军,绍耻为之下,伪表辞不受。cao大惧,乃让位于绍。--《后汉书袁绍传》 彼时天子蒙尘,刚刚结束了“为期一年”的流浪生活,自顾不暇。 故借“承拜郡守”而“驱虎吞狼”者,不可能是汉廷,只能是袁绍。 曹仁是宗室名将,曹cao自然不甘心放人,遂借“议郎”(京官)虚衔,将其留置身边,继续统兵,即所谓“以议郎督骑”。 规避原则相当简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