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九章 众志成城 (第3/8页)
、北四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负责人拿一块儿。 百夫长下去,将命令传达给底层的士兵。 那地图上还标注着城中街道各个地方的防火点。 从商周时期到如今的东汉末年,古代人的在城中少说也有上千年了。 国人早就领悟了水火无情。 对于相较于乡间居住密度更大的城中,充满了木质以及泥坏房的建筑群。 这样的城市对于火焰是没有抵抗力的。 城中充满了可燃物,都是为了火灾蔓延提供了足够的燃料。一旦失火,那木质的房屋则全部燃烧,泥坏房的木质骨架也会燃烧起来。 泥土混合着稻草做成的房屋会被火焰烤裂坍塌。 古代的城市并不像后世想象的那么美好,到处都是砖瓦房。 年轻的人被影视剧所迷惑根本不知道古代人是怎样的灰头土脸。 衣服自然是不能经常洗的,每洗一遍,都是对衣服的消磨,那一套完整的衣服,对于普通的黔首来说,也是宝贵的财富。 洗澡也是不常洗的,顶多有会水的,可以在夏天在河里泡一泡。 天一旦冷起来,哪有那么多柴火用来烧水?柴火是要钱的呀。 那普通的百姓又有谁不需要天天劳动的,每天都是一身臭汗烂泥。 所以,古代人整体的灰头土脸的面貌是可以预见的。 而董良直到二十一世纪初年,还能在村子里见到不少泥土混合着稻草的房屋,何况是在这古代呢? 即便是普通的地主和有钱人,也住不起完全由青砖垒成房屋。 火灾对这样的城池危害很大,几千年来,不知道有多少火灾的悲剧没有被记载。 对于防火的要求自然而然的就充斥了城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