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五十四章 交换 (第3/10页)
会心里存疑,时间一长,谁又会替我们说话?我们只能蒙冤于九泉之下了!” “再者,若随你进了城,跑也跑不掉,你只需将我们关押,不知何日再审,时日一久,老百姓还会盯着你们吗?人总是健忘的,这个时候群情激奋,过几天恐怕就忘记了,总是要任由你们去说。恐怕我们也早已经被料理了,天知道何时再有公道?” 施云是一点面子没有给官府留,可以说是字字肺腑之言。 鲁肃叹气道:“民心啊民心,何处可见民心,看百姓对官府的信任就知道民心如何了。民心之向背如此,不怪黄巾四起,群雄逐鹿啊……” 施云道:“非是百姓不愿意相信,拥护朝廷,实在是官府伤了百姓的心,遭遇的不公太多,就失去了对官府的信任啊!每当受苦之时才会在夜里思念尧舜,渴望回到明君在位!” 鲁肃点头不止。 “壮士有勇有谋,字字珠玑,乃不可多得之贤才,何必空废一身本领,消耗岁月于临泉之中,不如出山,为天下太平出一份力?” 鲁肃看着施云,很想招揽到他。 施云却反问道:“如今我罪责未明,如何能受招揽?” 鲁肃却道:“观壮士之言行,断然不是恶人。” 施云完全不同意。 “治理之道,当教令宣明!百姓若有法可依,勉强可拾得一分对官府的信任,若任由长官判断人之好坏,岂不是天下还是寄托于官员之善恶,非是治理之道!” 施云说的都是在军营里上夜课时耳濡目染道的。 所谓草上之风,就是这样,董良和诸葛亮希望能够施行法治,所以董良教育出来的官员大都受到影响,这些人再去军队里教授士兵读书写字,难免会再对士兵施加影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