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章 良政 (第1/8页)
诸葛亮这一次一共暗示了三个意思。 首先是入吴之后,刘备要保持仁德的状态。 最起码表现的是自己好糊弄一点,表现的自己不偏不倚,是一个传统的爱民君主。 这样就会给江东的一些大家族一种假象错觉,他们认为他们可以掌控刘备。 或者说,他们认为刘备是愿意遵从游戏规则的。 当他们受到了庞统、诸葛亮等人的压制或者惩处之后,他们首先想到的不会是引来外敌,而是现在刘备那里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诸葛亮第二个意思则是为刘备治理整个扬州定下了一个基调。 只不过他身为下属,不好越俎代庖,直接替主公做主,因此用两篇文章借古喻今。 诸葛亮一直以来和董良一样,都是认为治理要德法并用,绝不能像普通的儒生一样,一味的强调仁义道德。 但是这个法律的缰绳既要体现基本的爱民思想,套在世家大族的脖子上,又不能过激。 因此这个时候,尚书里明德慎罚的思想则就是更合适的了。 诸葛亮提出来这个思想,其实并不完全与周公的想法一致。 这同样也只是一个借古代经义表达自己思想的噱头。 诸葛亮将慎罚表达为编写出一套可靠周密的律法。 如此一来,既规劝了刘备手下一些思想较为传统僵硬的儒生。 同时也劝告了那些比较激进的,为整体的治理方针立下了一套严密却不苛刻的稳健中正的步调。 至于诸葛亮第三层意思就不会被人在嘴上说出来了。 他让刘备去宣传德,让手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