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9章 明廷为了搞面子工程才提了这些通商条件? (第3/4页)
津来。” “人参列为禁商之物?陛下这可是顶大用的药材,为何不要此物?”周延儒很纳闷皇帝为啥不要人参。 “这药没传说中的那么神!其是有一定的功效,可绝对不值现在这般价格。用国朝百姓辛苦做出来的好物,换这种物不等值之货,就是在当冤大头。同样的道理,其实貂皮和东珠也不是什么有大用的物件。以朕来看,还不如换些乌拉草划算。乌拉草是廉价之物,但百姓用之能御寒,免受冻疮之苦。朝廷还能用此物制出更保暖和廉价的军用冬服和冬鞋,这才是与国有大益。吉林乌拉那边一直是国朝船木的主产地,那边有大片巨木山林,国朝以后要广造海船正是急缺之物,此两物辽东多有,而内地少有,且对提升国力有大用,他们还爱换,为何不换?” 用工业制成品、换原始资源绝对是能赚大差价的买卖,当然要做!对于贸易物品,朱由检的思路一直和很多人不同,他一直倾向于换工业和农业资源类的大宗物品,而不是换贵货。在他看来,只有换来廉价的资源,才不会让工业生产者吃亏,才能有效的提升自家百姓的物资供应水平。 像人参这种东西,换来了也只会让部分富人享受,而且说实话,对富人的体质提升有多大帮助,还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与让极少数人多活一两年相比,朱由检认为能让大部分百姓在冬天多些御寒的手段绝对更有用。 得到朱由检授意的周延儒回到内阁后,很快与其它重臣商议起草了一份通商文书,发给了在山海关等信的满清信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