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4章 咱们家有的是地,何必去官学学农? (第2/4页)
开始想办法联系海船,到北京碰碰运气。屡考不中的秀才自不比说,他们早都成群结队的北上了。东南的士子们对北上读大学,一点也不排斥。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赐福音,读完大学领着北朝的俸禄,享受着南朝的福利,岂不是两全齐美的美事? 他们这一走会不会被南朝取了福利?没那个关系谁去北上啊?人情社会,南方的当权派怎么可能会把事做的这么绝? 北上的商船上,挤满了各种想要到北京沾便宜的读书人,只不过这些读书人中没几个士林中的代表人物而已。 登州港这几个月来,情况大好。光复登州后,朝廷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登州港的业务,同时还在港口设立了海关署。海关署推行的是一税共认制,登州这边缴过税后,天津那边不再重复收税,这是其一!其二是不出港区不缴税。南方过来的海船若是只停靠在港口进行补给,可以选择不缴税,登州这边的货物运到港口,不装船出港也不用交税。 不出港区不缴税看着对商人没啥影响,其实作用还是挺大的。现金流有些商人并不宽裕,不产生交易不用缴税,可以让他们做生意的压力更小。外来的商船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个政策能让商人们放心大胆来港口,即使生意没做成,也不至于赔钱。 登州这边现在有个问题,除了牟平和蓬莱,其它地方不归北京管。也就是说一府出现了将两治的现象。只靠这两县来做生意,市场就相当狭窄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由检专门给刘理顺写了一封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