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七章高山流水 (第3/6页)
明,王穿若不是知道此高山流水之曲的典故,那么依王穿的情怀与领悟能力,怕是再听一百遍也听不出什么高山之趣,流水之雅来。 毕竟像中国国典的乐曲以及一些中国传统的水墨画非是普通人也能领会的,许多人都可以说是门外汉,听的、看的只是一个热闹而已。 若不然在先秦盛行此乐之时,又怎么会知音难觅呢,若说放在四百年后,那能像钟子期一样只凭曲音就能想像抚琴者胸怀情感的人怕是连一个都没有。 但此时的王穿还是摇头恍脑的,感觉自己就是此时抚此琴美女的知音人。 而他也观察了其它三桌的客人,大家都十分享受的听着此曲,不再私语,也没有饮酒之时那种吆五吆六的喧哗声。 看来大家都体现了一种想做这个女子知音人的心思。 但秋月厅的和尚又不一样,他不仅享受着此曲带来的欢悦,并没有感受到此曲典故之中因知音逝去而有的伤怀。 从他幸福的眼神之中,王穿明白,其实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听客,说明此女本就有知音人,而且不言而喻正是这个俊俏的和尚。 虽然她抚的是高山流水,也同样打动其它人的心,让其它人也视她为知音知己,可在她的心里其它人,甚至都如同草芥一般,不入她的法眼。 而她在抚琴之时,时不时也会望向和尚,眼神之中充满了幸福与满足。 不仅用琴声进行交流,而且两人的眼神也同样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视天下万物万事为无物,眼中只有对方彼此。 想到这里,王穿心里透过一丝落寞,也不得不感怀于古人的多才多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