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四十六章 送东阳马生 (第5/8页)
中丞。” 御史中丞即为前朝御史台之长的称呼,先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御史中丞便是都察院的右都御史。 既然被认出来了,程青松和宋濂也不再掩饰身份。 “本官和宋大人来此,就是为了看看我大周新人气象,众位须知,我大周取仕,不论地域,不论出身,只看科举之试,若有舞弊之时,无须各位学子举报,本官必查个水落石出。至于所谓的实务能力,在登科之后,自然有的是观政的机会!” 所谓观政其实就是实习、学习的过程。 大周的科举在历代之间都算是公平,考试的考场随机编排,试卷之上会糊名,然后有专司誊抄的书吏将试卷重新誊抄,抹去所有字迹,再转呈考官阅卷。 在评卷完成之后,才会撕开封名,从流程来看已经是相对完善了。 科举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只取文章。 无论是策论、刑名、墨贴、经义都是可以从书中学到的,当然世家子弟,官宦人家肯定有其优势在,但这个优势只体现在学习过程之中。 即便是杨清源这个大周最大的关系户,也参加了难度最大的会试,并且以经义,诗词,策论,刑名四科,让原本对此有疑义的主考官钱牧谦心服口服,摘得会试第五名。 相当于自主招生,但是也参加了特招的笔试和面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所以杨清源并没有被整个文官集团排斥,而是将他视为正常及第的进士后辈。 科举虽然有其局限性,但是其优越性是无法代替的,为社会下层民众提供了新的上升通道,动摇了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