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19 (第2/4页)
得在心间暗叹,同为差不多年纪的长辈,为何太后想的都是那点家长里短的计较呢? 或许还是平时经历不同吧,段后年轻时与大理国君结为夫妻,没有如大梁后宫的这些争斗,她的心思自然都放在如何辅佐夫君料理国家上。 而太后呢,先帝后宫曾佳丽云集,太后并非先帝原配皇后,在深宫的暗流中摸爬滚打了半辈子,才有今日之安稳。 这样截然不同的几十年过后,眼界与胸怀当然会有所不同。 静瑶想通这些,再一次羡慕起大理国来。 两人说完这些,只听段菁菁在旁道,“咦,母后,那我们也可以请几位大梁的才子去大理做客,将汉人们的文化精髓传播到大理啊!” 听了这话,静瑶心间微微一动,才子…… 段菁菁这莫不是在说李尚林? 这意图……也太明显了,静瑶不由得暗自好笑。 连她都听出来了,就不必说段菁菁的娘亲了,段后睨了女儿一眼,却是端起茶盏饮茶,没说什么。 不过王后心里有一瞬间也在想,既然这李尚林是人才,若能跟随她们回大理就好了…… 不过他是李家唯一的儿子,想来这李母也不会同意的。 不过闻言,静瑶倒是在旁起了个想法,她试着道,“其实我大梁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人,都有四处游历的经历,他们饱览九州山河,开拓见识,留下佳作无数,我大梁的文化若能被友邦接受,相信这些先辈们也会深感欣慰。如果大理国有意,我可奏请陛下,在贵国设立专门的书院,鼓励我国有志才子鸿儒前去,传播我大梁文化,以此促进两国民众交流。王后觉得如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