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秦嬴鱼 第168节 (第5/8页)
不用增加了。让安平君镇守河内,治理当地百姓,不归咸阳,这样秦王身边,就只有范相您一个人了。” “这样秦国的政令皆出咸阳,就都是君之功劳了。” 赵说说了这么一大堆,范雎始终没有多说一个字,但赵说自觉他已经将范雎目前的处境给说的清楚明白了,如果范雎无动于衷,甚至将他交给秦王治罪,那他就佩服范雎是圣人在世,品德天下无双。 可惜,范雎若真的品德无双,他当年也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要秦王去为他报仇要魏奇的人头了。 有此可见,范雎是个睚眦必报之人。 睚眦必报之人心眼必定不会太大。范雎起于微末,一朝得势,肯定不会愿意回到生死都由他人掌控的境地,所以他一上来就说范雎已经大祸临头了,目的就是为了震慑他的心神,继而引起他的共鸣。 有安平君和武安君二人在,他这个秦国的相国,位子就不会坐的那么安稳。 纵观秦国历代相国,哪一个不是武功昭昭? 有武安君白起在,范雎能有什么武功啊?! 范雎这个秦国的相国,水分着实有些大了。 赵说以己之感去评价范雎的处境,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性。 一个相国,在他的执政期间,能出现安平君和武安君 这样的人物,历史的首要功劳是君王的,第二个功劳就是当时的执政官相国的。 也就是说,不管安平君和武安君的功劳再大,相国就是相国,历史只会给他更多的益美之词,知人善任,胸怀宽大,执政有方,所以秦国才能在他的治下出现如此惊才绝艳的人物...... 而且,范雎真的没有可取之处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