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秦嬴鱼 第190节 (第7/9页)
国想让秦国再送质子来赵国,那是不可能的,没看到王孙异人这个质子没有王令私自回到秦国,秦王就当没看到一样不了了之吗? 所以赵国只有紧紧的抓住赵政这个在赵国出生的质子,才能维系与秦国岌岌可危的关系。让赵国这样做的另一个原因,大概就是他与齐商天下皆知的亲密联系,让“齐国的”衣美人关照一下自家孙辈了吧? 总之,赵政这个质子越重要,赵国就越有面子啊,所以,公子政这个名号,就这么在邯郸城叫起来了。 说起来,赵政这个名字,在此时此地算是很常见的名字了,赵政是正统的嬴姓赵氏,所以他的名字叫做赵政,就比如秦鱼一直在对外自称赵鱼。 但在后世,后人则是给这个名字添上了许多的感情色彩,比如,有一种说法,就是说赵政这个名字,是赵人对秦始皇的侮辱和蔑视,后世王朝对秦这个残暴的王朝修史的时候,也都将秦始皇 称作赵政,好像这样蔑视始皇帝,就能彰显自己的正义和仁慈一样。 殊不知,可笑至极。 或许是因为大量的寒门士族被诸侯国君纳入各国朝堂的原因,这些没有姓、没有氏,或者只有姓没有氏,通过后天读书,逆袭到有士一族阶层的庶子们,正在慢慢的模糊掉姓与氏的边界。 比如,原本只是连姓都没有的黔首,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军中获得军功爵,又经过军中文吏培训和军官选拔之后,最后官至梅县县令的那位梅县令,他就以县的名字梅为姓,以后他的后代就都叫做梅某某了。 再比如,秦国在给蒙嫣和封爵授官之后,秦国的女子,不管是上层还是底层的女吏们,都开始纷纷如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