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秦嬴鱼 第70节 (第2/9页)
大木上岸的蛛丝马迹。或许,丢失的这些大木,根本就没在此处上岸? 如果没有在此处上岸,那么,大木肯定顺流而下,漂到下游去了。 楠的眼睛放在了横断沮水两岸阻拦大木的绳网上。 东乡之所以容易发水涝田,最大的原因是上游宽敞的河道,等到东乡这段,突然变窄。 河道变窄,容水量变少,一到大雨倾盆或者雨水降落变多的时候,无处可容可去的河水就会向两岸溢出处,北岸地势高,河水先朝南岸的东乡这边溢流。南岸一片坦途,无阻碍可遮挡,南岸就成了一马平川的天然泄洪区。 溢出河道的河水有了分流去处,自然不会威胁到北岸,所以,同样是分布在沮水两岸,北岸的北乡安然无恙,南岸的东乡,却成了栎阳最贫苦的一个乡。 但有失便有得,这段变窄的河道固然容易发大水,但在不发水的时间段,因为水位基本与河岸持平,用水便非常方便。 比如,水力风车便在此处一下子建了三座,再比如,在河道最窄处两岸边放上巨石,然后绑上用两指粗的麻绳编织而成的大眼巨网拦截大木,然后借着水的浮力往河岸上打捞,会比较省力,也比较容易。 为了不使绳网经过长时间浸泡和与大木接触磨损变的松散,以至于让大木冲破阻碍漂走,每当下午做工完成之后,会有专门负责绳网的人泅水渡河换上新的绳网。 这个泅水换网的人一般都是奴隶,他们会先拉着新网做好新的拦截阻碍,然后才解下旧网,以防止大木漂走。 但如果,这个奴隶在拉新网换旧网的时候动了手脚,特地放走几根大木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