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4章 贸易顺差 (第3/4页)
稼的好肥料,被人称呼为是庄稼的血液。以后你用在甘薯上,我保证比不用的,增产一倍。” “没听人这么称呼过呀。” 朱由检就一捂脸:打脸了不是,后世这么称呼,但这个世界的人还不知道这个东西呢。 不得不继续科普化肥和农业,那不得不说的,说不明到不清的关系。 一阵口干舌燥说的大家一头雾水之后,最后做总结陈词:“只要庄家使用了这个磷肥,就会长得茁壮茂盛,就会根红苗壮,苗壮秧好,秧好果大,增产增收。据我保守的估算,只要使用了我的肥料,一亩地最少能增产三成,乃至更多,真是名副其实金坷垃啊。” 赵四海听着眼睛雪亮:“如果这个东西真的有这么好,南方一年三熟,更有那生长期更短的蔬菜,如果我们推销得法,他们必然踊跃购买,一炮打响。” “新鲜事物,一时间大家不能接受,所以推销是个关键事。等一会儿散会了,我在专门给你和你的伙计们,讲受一种推销的办法,保准你一战成名。” “这么好的东西,每亩地要用多少?价格如何?百姓能不能负担的起?” 这才是真正的商业人才,一下子就抓住了产品推销中的几个关键点。 “要想实现三成增产,大约每亩地使用十五到二十斤。” “价格几何?” 就看向了徐光启。 徐光启早已经烂熟于心,张嘴汇报:“咱们主要的费用是人工和工具的消耗。按照咱们现在的成本算,一斤磷肥,只要一文钱。” 赵四海算了一下,“如果真有那样的效果I" “一定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