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46 (第4/4页)
库的关键词而已, 很快“回姓受害人”和“展姓嫌疑人”都被好事者扒了个底儿掉。 从校友们人rou出的种种线索来看,爆料贴里的一切都是真的。 有个学药剂的校友留言,异羟基洋地黄毒苷毕竟既是救命良药, 又是致命剧毒,可不是什么能随随便便拿到手的药品,连药房里都要发一支算一支,使用和销毁全部要严格登记,口服片剂也严格按照处方取药,临床上的用量也是以μg为单位,非常非常谨慎。 所以,诸位键盘名侦探们讨论来讨论去,觉得既能偷到足够剂量的异羟基洋地黄毒苷,又和回广君有深仇大恨的,想来想去,也就只有展星洲一个人了。 这个帖子一出,但凡知道了这件事儿的Q大学子,都已然相信了回广君遭人投毒,而凶手正是他的室友展星洲的这个事实。 在中毒案被证实确有其事之前,这个帖子已经被各大平台疯狂转载,仿佛成为了铁板钉钉的事实。 另一方面,Q大附一院在收到匿名举报信之后,也不敢轻忽。 作为华国顶尖学府的附属医院,Q大的理化检验中心也是市内排的上号的,自己就能做异羟基洋地黄毒苷的血浓度测定,当即用回广君的血液样本做了相关检查。 很快的,检验结果出来了,回广君的异羟基洋地黄毒苷的血液浓度竟然高达0.0043μg/ml。 这个数字,已经很接近致死浓度,加上患者是个平时身体健康的一个年轻小伙儿,又没有心衰,血液中当然不应该出现异羟基洋地黄毒苷,于是医院立刻就报了警。 当年那桩轰动一时的大学校园投毒案,就此进入了民众的视野之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