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1章 谈修路聊发展 (第5/6页)
大,各种生产、生活要素流通的速度就越快、体量也越大,进而对人们的吸聚力也就越强。咱们春山县,有两三个大乡,乡驻地的人流量就很大,单从商贸流通上讲,一个乡甚至赶得上五六个乡,平常即便不是逢集,也是人来人往,热闹异常。总的来说,也就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咱们屏坝页可以尝试一下,不说吸引其他乡的人过来,起码得把自己乡的人拢住,平常吃的喝的用的玩的,都尽量到咱乡驻地来。如果能实现,咱们屏坝就能活起来,那个时候,周边的沙城、未岗和涧沟几个乡,凡是离屏坝驻地不远的村子,肯定也会有人被吸引过来,所以那时的屏坝就更壮大了。”说到这里,张本民端起水杯抿了口,接着道:“好了,刚才说恁么多都是铺垫,现在开始进入正题,一切的关键,就在修路上。行路难,是咱们这一片地区的烦人事,曲折不平、颠簸是一方面,泥土质的路面更是个问题,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出趟门得鼓半天的劲儿。假如路面升个级,变成半水泥的,因为咱们这边没有大车,稍微硬化一下就能撑上几年时间。到时各村居民一看路况恁么好,没准没事的时候都能来乡里转转。” “你说的有道理,实话讲,这道理并不深奥,但就是想不到。”方见昆吧唧着嘴,“这就是功底啊,举重若轻。” “这实在谈不上啥功底,要说只能是说贫穷限制了想象,手头没钱,想也是白想,所以干脆就不去想了。”张本民摇头慨笑,“所以,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往往只体现在总结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