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君补考,从北宋开始_第166章 终掌兵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6章 终掌兵权 (第1/4页)

    三年一度的秋闱开始了。

    傅斯年与严嵩都顺利通过解试,转运司在核对名单的时候,还特意校验了傅斯年的身份。

    起初还以为是重名,待发现真是他本人后,礼部还展开了讨论。

    主要是就傅斯年的参考资格进行辩论。

    宋代是允许在职官员参加科举的,但必须向部门的上级主管报备。

    傅斯年自己就是部门的最高领导,只需要出具一份书面证明即可。

    但与普通考生不同,他最终要参加锁厅试。

    何为锁厅试呢?

    在北宋初期,也就是太祖朝,是不允许有职务在身的官吏参加考试的。

    原因也非常简单:科举就是给寒门子弟提供一条入仕的道路,你们这些人已经入仕了,还要去跟寒门抢饭吃,忒不厚道。

    但是随着恩荫、封赏等原因,朝廷的低级官员越来越多,其中有一部分觉得,自己能够在学历上更进一步,博一个光宗耀祖的进士出身。

    到了太宗朝的时候,皇帝终于松口了,允许这类人参加考试。

    但是有一个要求:如果你考上了,你就按照进士的待遇提拔;如果没考上,那对不起,你以前的饭碗也没了。

    这就相当于一种赌博,朝廷不是没给你留门路,敢不敢去闯,就看你对自己的本事有没有信心。

    这种风险极大的考试制度,阻碍了很多人想要参加考试的梦想。

    直到仁宗天圣年间,实际执掌政权的章献太后刘娥松了口:即便是没考中,也不撤职、不降薪,这才让锁厅试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