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7章 达者为师 (第1/4页)
朱标此言半点没错,纵观古今,可以说百代皆行秦政法,而这重农抑商的调子,便也是从秦崛起时的商鞅变法开始的。 商鞅所言,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依照他的理解,那便是商业除了倒卖农产品赚取利润以外,并不能给这个社会生产任何东西。 而以结论来看,商鞅的做法并没有任何问题,秦朝的粮食产量不知翻了多少倍,这也成了秦王一扫六合的原因之一。 可商鞅当时变法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农户种植的粮食产量极低。 而现在却不同,两千多年的粮种变化以及农具改进加上种植经验的累积,农户所能生产的粮食更为客观。 百姓们活不下去的原因从来不是因为粮食不够,而是因为土地不够,土地兼并才是最大的问题。 而恰好,发达的商业,对与土地兼并恰好有一种缓解的作用。 面对汪广洋和朱标所说的重农抑商,李洪笑着说道:“重农抑商始于秦时商鞅,但是二位可知道商鞅除了这句话,还曾说过什么?” 二人皆都露出不解神色,自朱熹横空出世之后,这学问的风气便变了,读书人只知四书五经,谁会去想办法了解商鞅说过些什么。 而李洪则淡淡的说道:“农、官、商三者,国之常食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法民。” 这句话也就是说,农民负责种田,商人负责流通商品,朝廷负责管理农商。 “商公所言,重农抑商,却绝不是彻底禁止商业,而是将不事生产的商户掌握在朝廷的手中,既要保持商户的存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