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九章 NS方程研究以及陈省身数学奖 (第10/11页)
,“刘院士,您说说,今年,本来我是稳稳能拿奖的,结果出来一个王浩,他才多大呀?” “二十多岁,什么时候拿奖不行?非要今年吗?” “数学会那群人,真不知道在想什么。” 刘裕群摇头道,“不是还没确定吗?我也不知道具体是谁,但也有可能是你。” “而且,王浩的成果高啊,一个角谷猜想证明放出来,怎么比?” 傅春杰当然知道自己在大成果上比不了,但他研究数学几十年,发表论文上百篇,也是有一些顶尖成果的。 比如,对NS方程近似解的研究。 这个研究出来以后,他都被邀请到国际数学家大会做过报告。 傅春杰还是不满道,“角谷猜想确实有名气,但是不实用。” 刘裕群道,“就算不谈角谷猜想,人家还有梅森素数以及阿廷猜想的研究。前一段时间,他的数学分析还登上了《自然》杂志,在大成果上,你肯定是比不了的。” “当然了,我们肯定主推你,但要是真的拿不到奖,也没办法。” “你现在的优势一个是资历高,另外就是在ns方程上的研究应用性比较强。” “现在,资历,说白了就没有什么用,这个东西拿出去都不敢说。” 刘裕群的年纪大了,但还是了解当前形势的。 如果放在几十年前,资历还是非常有用的,说从事数学研究几十年,肯定不是一个小年轻能比的。 现在不是拼资历的时代,说一个人获奖是因为资历高,估计就会被骂‘没天赋’、‘蠢材’,而且说的还非常有道理,“你这么高的资历,为什么成果还不如人?” 到时候,说的人名声都会臭大街。 所以,最少明面上来说,评奖还是要看个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