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第二百零一章 加剧内卷的当事人,东港的尴尬以及巅峰的期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一章 加剧内卷的当事人,东港的尴尬以及巅峰的期待 (第5/10页)

笔资金就的是对个人的资助,那么早一点提交成果报告,把项目直接结算掉,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当然成果结算肯定要在做报告之后,毕竟到现在还没有国际学术机构认可他的证明。

    于此同时。

    科学基金会,数学物理科学部的理论数学办公室,有几个负责人也在谈着王浩的研究。

    话题是从今年的优秀青年、杰出青年项目开始的。

    不管是杰出青年项目,还是优秀青年项目,每一年审批的数学理论项目数量都非常稀少,他们甚至还讨论成立特别的基金,来专门针对理论研究给予支持。

    这主要是因为,数学理论的研究去和应用的研究竞争,几乎可以说没有任何的优势。

    之前没有优势也就罢了,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

    现在优势感觉更小了。

    王浩的两个项目,似乎一下子就拔高了数学理论项目申请资助的门槛。

    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数学物理科学部资助了几十项数学理论项目,其中经费超过五十万的项目就只有七个。

    王浩个人占据了两项,第一个是优秀青年项目,研究质数分布概率,他提交了梅森素数、角谷猜想的成果,还包括完成角谷猜想证明的数学方法。

    这个数学方法获得了陈省身数学奖以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之后王浩申请了NS方程项目,现在正准备进行NS方程问题报告。

    看看他申请的项目内容,再看看他的研究完成情况,其他人甚至有些不敢申请了,就连评审专家的要求都变高了。

    过去的二十年时间里,数学物理科学部也资助过很多顶级的研究。

    其中NS方程相关研究项目就有好几个,但其他人用了几年时间,就只在研究上有一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