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第二百零五章 目标一致,全新的理论基础?听起来不靠谱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五章 目标一致,全新的理论基础?听起来不靠谱啊! (第1/9页)

    湮灭理论,是王浩做超子衰变数据分析过程中,出现并被系统判定为正确的想法。

    当时他就决定开始做研究。

    研究从一开始就不顺利,他只是完成了表现形式的分析,因为找不到其他与之相关的内容,就没办法去建立一套数学体系。

    后来偶然发现,交流重力的研究似乎和湮灭力的表现形式有关,他就决定参与了交流重力实验。

    交流重力的研究倒是很顺利,但不断实验的过程中,并没有提升湮灭理论相关的任务进度。

    相关任务的灵感值,卡在‘60’点后,一直都没有再提升。

    现在终于又一次提升了。

    【任务三】

    【研究项目名称:探究空间湮灭力的表现形式(难度:S)。】

    【灵感值:77。】

    “果然是和超导有关,只是没有想到,竟然会延展物质拓扑的复杂问题上。”

    王浩感叹着。

    拓扑学,是由几何学与集合论里发展出来的数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空间、维度与变换等概念。

    这些词汇的来源可追溯至哥特佛莱德-莱布尼茨,他在17世纪提出“位置的几何学”和“位相分析”的说法。

    莱昂哈德-欧拉的柯尼斯堡七桥问题与欧拉示性数,被认为是拓扑学领域最初的定理。

    拓扑学是很需要想象力的学科,学科中不讨论两个图形的全等概念,而是讨论拓扑等价的概念。

    比如,圆和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同,但在拓扑变换下,它们都是等价图形。

    比如,足球和橄榄球,也是等价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