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第一百四十一章 掀桌子式的成果,对我们都是一样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一章 掀桌子式的成果,对我们都是一样的! (第8/10页)

浩,放在数学界也有点名气,但根本和物理完全不相关。

    所以什么‘科学大发现’都是假消息,或许原作者也就是写一篇物理畅想文章而已,结果就被认为是大发现……

    他们只能吐槽小媒体太不靠谱。

    其他的学者看到消息也只是一笑而过,但是有相关的学者看到就想很多了。

    比如,芝加哥大学的亚历克斯-布罗恩教授。

    亚历克斯-布罗恩在著名的费米实验室工作,是HyperCP实验,也就是研究‘CP破坏’的主导者。

    HyperCP实验,每一次都能制造出海量的科西超子,来帮助发现科西超子衰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CP破坏’问题。

    布罗恩是坐在办公室浏览新闻的时候,看到了《微观物理:空间湮灭力》的翻译文章,他最开始只是看了一眼,还觉得内容很有意思。

    但是仔细深入一想,顿时用力绷住了神经,还马上找了一下王浩的资料。

    看到对方是个纯数学学者,才长呼了一口气,感觉轻松了许多。

    如果对方是一个出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实验物理学家,或是相关研究的参与者,再能拿出什么有力证明,就会是对于HyperCP实验的重大打击。

    文章中所说,空间湮灭力可以湮灭‘质量单位’,而正-负科西超子衰变的CP破坏信号,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理解为‘质量单位’,换句话说,HyperCP实验永远都不可能发现CP破坏信号。

    那么实验还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即便对方能够拿出一些证据,也不能百分百证明湮灭力就一定存在,微观物理的研究,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HyperCP实验能否进行,决定方是经费方更相信哪一个结论。

    显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