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将加冕为王_第二十三章 殖民地农业调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殖民地农业调查 (第2/7页)

一人的殖民者不要说开垦成功,能活过这一场接着一场的大逃杀都算万幸。

    在这种环境下,以团体为核心的农庄才是白鲸港殖民地的主流。

    这些农庄最开始都是十几人,几十人,然后陆续不断吸收零星的殖民者加入;他们集体开垦一片土地,为了节省材料和取暖所用的燃料,集体住在统一的长屋或者楼房内。

    农庄内拥有独立的谷仓,磨坊,厩舍,铁匠铺…日常生活和工作所需一应俱全,按照劳动量和某种等级制度分配一年收获所得;然后再不断吸收外来人口,不断扩张垦荒面积…周而复始,不断重复。

    而这些农庄不仅拥有自己的土地,很多甚至在白鲸港内也拥有属于他们的“产业”,经营着捕鱼业,林业,控制着某处矿井,或者和其他农庄、商会一起经营着的远洋贸易…其中不少人在白鲸港议会中都拥有一席之地。

    而最成功的一小部分,甚至已经从普通殖民者“进化”成为了人上人,拥有了只属于自己的农庄和商会,控制着某处重要的贸易渠道。

    在这方面哈罗德议长和威兹勒家族,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典型。

    这种农庄的特点是组织力很强,生产力和经营水平都不低,否则也不可能只用短短五十年就让白鲸港变得如此繁荣;缺点是不好掌控,独立性极强。

    因此安森的计划是在白鲸港附近找一片新荒地开垦,划作风暴师的“庄园”——再加上由卢恩家族提供的军工后勤,风暴师就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给自足了。

    当然,短期内想做到这一点还不太现实,但至少能让风暴师掌握一种议价的手段,防止被白鲸港议会,或者零零散散的农庄联合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