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5 (第1/4页)
,这就是我从家里带出来的东西。这是老一辈的东西了,当时我爸跟爷爷那一辈分家,拿到了一些老辈传下来的箱子。其中一个箱子里,就放了这两本书。 家里人看不懂,没当回事,顺势给放起来了。后来的时候才想起来,也觉得有点不凡。我查了查,发现是清代的东西。”李子木说道。 这套说辞,李子木在来的时候就想好了。 阚向华点了点头,没提出什么疑问。 农村那边,在以前的时候,很多人家都有流传下来的老物件。那会儿人,有眼力劲儿知道以后古董会盛行的人,不少人可是到乡下去收这些老物件。 十块二十块的,别提骗了多少不懂的乡下人。 阚向华动作小心,把塑料袋慢慢打开了。 两本书,一本写着澄鉴堂曲谱,另外一份是琴谱指法,看样子是合成一套的。这不错,一套的话,收藏价值更高一些。 阚向华把澄鉴堂曲谱小心翻开,首先入眼的是字,是较为明显的楷书。楷书是在追求字体的形体美上从隶书转变而来,一笔一划中正严整。 不过到了宋元之后,楷书有所延伸,出现了一些或者清秀俊朗或者雍容华贵的字体。而这本书籍,整体字迹明朗清秀,字体结构之间疏密得当,可以说写它的人,在楷书上有一定造诣。 在翻看之后,阚向华暗自点头。 在古玩一道,他对书画的研究最多,所以很少打眼。 这两本书籍上来看,这两本确实是真迹了。澄鉴堂谱曲他有所了解,最初,常遇春著有琴谱指法还有响山堂谱曲。其家中人,存有他的手稿响山堂曲谱。到了康熙年间,常遇春的后人结交年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