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30 (第4/4页)
更可以巩固前面三字经学的,所以林清就开始给林楠接着教千字文。 比起一般私塾都是先生读,学生跟着读,然后读完了背,讲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林清一般是先用小故事启发,等孩子敢兴趣的时候,再告诉他这个小故事的出处,然后再教他读原文,给他解释,最后让他背诵。 林清原来做老师的时候,天天看着书上批判古代私塾的先生讲课只讲究死记硬背,不知道讲解,简直快把它批判成反面教材,当时林清也觉得很不理解,觉得这种教育方式很差劲,甚至很不理解为什么这种教育方法还能延续上千年。 可等林清自己参加科举,一步步从童生走到进士后,林清才明白,其实私塾这些先生这种教学方法是有道理的,因为这种方法,教出来都是天才! 在启蒙时,先生只是教读,学生就能背下来,并且背诵中能自己领悟到正确的意思,这是多么厉害的悟性,所以能撑下来的,都是天资聪慧的。 而科举,在那如此低的录取名额,非天资聪颖者,压根就中不了,所以其实古代的教育,一直都是精英教育。 至于为什么后世,老师一遍遍的讲,一点点的教,不过是因为教育已经普及,所以老师要教的是大多数学生而已。 林清对于如何教自己的几个孩子,曾经也有思考,他确实考虑过要不要像私塾那样让孩子自己去悟,可想了想,林清最后还是放弃了,天才毕竟是少数,他自己都算不上天才,怎么能保证儿子都是天才? 所以思前想后,林清最终还是决定按照自己最熟的教法教,虽然可能培养不出天才,却可以劲最大努力培养个人才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