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58 (第3/4页)
航空发动机的“气冷”与“液冷”之争却由此爆发…… 胡卫东穿越前就知道英国罗罗公司的梅林发动机是二战期间综合性能最好的活塞式发动机,而罗罗公司的长盛不衰虽然战后一度破产而被英国政收购,但技术上罗罗公司一直都领先于世界。更是令其印象深刻,所以出国期间他对罗罗公司的人才、哪怕是淘汰下来的都视若珍宝,开出的价码比其他公司的高很多,但且不说收入不平衡会令别人眼红,技术上也存在一个严重问题…… 二战期间英国的航空发动机以液冷为主,而梅林发动机更是其中的王者,可是美国却在气冷航空发动机方面独步天下,并且因为美国发动机公司为数众多,在美国挖人的难度远比向在英国一家独大的罗罗公司下手容易得多,因此美国专家的人数比其他国家的加起来还要多一倍,这就造成了一个矛盾,项目组中来自罗罗公司的发动机专家地位最高,他们自然要搞自己擅长的液冷发动机,可是他们人少,项目组中大部分专家来中国之前却都是搞风冷发动机的,这就产生了直接的分歧。起初由于胡卫东的支持,罗罗公司的专家地位很高,因此两种飞机的早期型号都预定选用液冷发动机,然而这次装上鬼子的发动机试飞成功后,那些技术人员终于忍不住发难了,因为鬼子的发动机是气冷! “既然气冷发动机可以满足需要,我们为什么要选用昂贵而又不那么可靠的液冷发动机呢?而且气冷发动机工艺要求低、生产速度快、改进潜力大,很明显更适合中国的国情,而且使用气冷发动机的飞机生存力相对较强,也更适应中国飞行员稀缺的现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