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4章 扶桑使节 (第2/4页)
坦荡,有京津门户、海陆咽喉之称。 明永乐二年,朱老四命人在天津筑城设卫,于大沽口置炮台,竖津门之屏,锁钥入京水道。 弘治年间,刘福商人之后,在入海口排列三道拦河铁链,配置铁戗,水底植丛桩以御敌舰。 并在南岸、草头沽、石头缝、南滩等处,共计建造炮台66尊,构成大沽要塞的防御体系。 同时,在大沽口河道两岸,各建造了一座土城,每座屠城最多可容纳四千将士。 六艘四四方方的龟甲战船,二百多艘海船已经集结完毕。 木下弥左门卫号称自己带领的是三万精锐,只要李牧交出呆夫良心,他就立刻撤军。如若不然,就要踏平天津卫。 海防营将领王义,带领一千五百人,镇守的河道南岸的土城,和他一起守城的,还有新城卫的官兵。 朱厚照和刘福,则是镇守北岸土城,也就是大沽口塞。 朱厚照一共带来了六十门速射炮、五千支燧发枪,两座土城均分。 木下弥左卫门的主力进攻的方向就是大沽,刘福几次建议,让朱厚照回天津卫,可都被朱厚照给拒绝了。 打仗,朱厚照还是很有天赋的。 详细分析了形势,又找来锦衣卫的探子,详细研究了一下,决定不先开炮。 等倭寇登陆之后,用重型火炮先打掉他们的海船,来了就他妈的谁也别想活着离开。 但锦衣卫却给朱厚照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扶桑使节大内义隆从南京登陆,一路北上已经到了京城。 对李牧捉拿呆夫良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