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9章昭然若揭 (第1/4页)
“朝廷那边,就拜托长史了。” 朱谊汐轻声道,做过吏部尚书的张慎言,最适合干这事,人脉关系全都能用上。 “是!”张慎言点头应下。 接下来讨论的,就是对于官道及驿站的修缮,这不仅对于政治民生有好处,对于军事也是极好。 国朝以来,驿站分为三种,即水马驿、急递铺、递运所,而水马驿又分为马驿和水驿。 当然,这是太祖皇帝简略后的,其实元代的驿站类别很多,除此外,还有轿站、车站、驴站、狗站等等等。 水马驿,乃是常规的驿站,接待的是文武百官。 遵循一个原则就是,两地之间正好是一天的路程,一般马驿六十到八十里,水站为百来里。 急递铺,就是咱们最熟知的军情,公文急切的驿站,内地少有,多在边关要地。 “每十里或十五里、二十里,则设一铺”。 像是武林外传上常说的十八里铺,就是因为驿站而得名。 而递运站接待的,则是牛羊马等畜生,乃是元朝牛站、驴站、狗站的集合体。 所以,驿站的三大客户,分别是人、公文、畜生,关乎朝廷运转的根本,相当于人体的脉络。 后期接待官员的勘合也被发卖,朝廷下拨的银两被中饱私囊,为了省这几十万两,崇祯二年就一应废除了驿站。 而水马驿废除无所谓,毕竟是接待官吏的,但急递驿、递运所的废除,就让整个大明接近瘫痪,全靠大运河支撑着。 “急递驿最先要修缮好,日后就是水马站。” 听了好一番解释,豫王殿下斩金截铁道:“军情、公文,容不得丝毫延误。” “每府之间,必须畅通无阻。” “每个驿站修缮约百两左右,只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