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6章皆不想要 (第1/4页)
月盐产二十万石,年产就是两百万石。 明朝官税,每斤约莫税二十文,那每石至少二千文,即二两白银。 换句话来说,光是井盐,理论上朝廷能收四百万两!!! 朱谊汐惊了:“凭借井盐,竟然达到了朝廷一年的商税总和。” 明朝的盐税,只有宋朝的七成,但零售价,却是宋朝的五六倍。 不用说了,其中的差价,几乎都被盐商、勋贵、官僚们吃干抹净。 但而朝廷坐拥川盐,陕盐(青盐),晋盐(解池),淮盐,海盐,一年至多只能收上两百万两。 由此可见,盐税流失的可怕。 面对陕商,朱谊汐直接吩咐:“盐价每斤不得高于五十文,每斤纳税三十文。” 也就是说,盐商的差价只有二十文,还得交钱给盐户购买的真正利润,不过十来文。 看起来少,但这是无本而又垄断的买卖,坐着收钱,纯赚。 陕商行首贺宗成闻言,不由得吧唧嘴,故作苦恼道:“殿下,利润太单薄了。” “利润单薄?” 朱谊汐笑了,直道:“别以为我不了解你们的心思,赚的少,就是亏本,躺赢的买卖,你们没资格讲价。” 自古以来,盐业就属于重利,发家致富只是等闲,朱谊汐才懒得与啰嗦。 “另外,湖广本属淮盐,如今蜀盐也可东输,争那一分利来。” “殿下!!!” 贺宗成脸色大变,惊喜不已:“如此,我等自然遵从。” 湖广一直属于两淮盐商的势力范围,而盐商,又是附庸于江南官绅,也就是东林党。 所以,一般情况下,川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