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回本儿 (第2/4页)
面影响。如果真作为小道消息传到京城去,能不是滨城领导班子的责任? 所以滨城政府真是自作自受,实在是够焦头烂额的了。 更严重的是,由于人民群众的意见大了去了,整个城市弥漫着对水产商店的嘲弄和咒骂。这直接影响了“黄玉参”的销售,一下让这东西成了滞销货。 那么不用问,价廉物美的滨城本地海参成了最优选择,需求量迅速增多,私下交易重新火热起来。 要说还是采购员比老百姓的脑子快。无论是手里有海参没撒手的,还是已经卖掉的,或是刚到滨城出差的。就跟打了个嗝儿似的,很快都明白过来了。 于是手里没货的赶紧抢购。亏了钱的多少也想捞回来点,没撒手的再不肯不出手了。那海参的价儿还不上去? 简直是一飞冲天。十二月底的时候均价重新回到四十块。到了一月初“大将”知道洪衍武回家的时候,均价已经突破了五十。 而洪衍武早在滨城就有过交代。说政府现在对海参涨价特敏感,海参价格一旦过了五十就可以慢慢卖了,而且越涨越卖,不管怎么样,先把本儿卖出来再说。 “大将”也是严格遵照他的嘱咐办的。 这样到了二月初的时候,当海参均价涨到了八十五块。刺激得政府忍无可忍,终于再次动用硬性手段横加干预的时候,“大将”已经完全收回所有“海碰子”们投进去的钱。连洪衍武带去的七万五都卖出来了。 平均一算,因为有了洪衍武和“海碰子”后续的钱抄了三吨货,“大将”手里的海参综合成本已经降低至三十一二,而平均售价是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