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缝子 (第1/5页)
有关《军港之夜》的争论确实很轰动,老百姓们往往会把这件事拿来和《大众电影》“灰姑娘与王子接吻”事件相提并论。 但如果仅仅用文艺界的点风波来概括1979年京城的夏天,却是完全不可能的。 因为这两件事只能反应出京城百姓娱乐生活的一个方面罢了,实在太过片面。 像接下来发生的两件事,如人民大会堂正式对外开放,开始接待公众群众参观。或是斯里兰卡总理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代表斯里兰卡儿童向共和国儿童赠送小象“阿拉丽雅,其实也具备相似的轰动效应。 如果要再扩散到京城百姓全部的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来看,那可圈可点的东西可就更多了。 不过要东一棒子西一榔头那么介绍可就太凌乱无序了。归本溯源,咱们还得把焦点聚集在最根本的地方。 那其实就是一个字儿——人。 必须得说,1979年的京城夏季,实在太过火热。但这种高温绝不仅仅是季节变化引起的,更主要的是来自于人。 实际上这一年,可能京城人感触最深的,记得最牢的就一个印象,人多! 因为别看这一年的京城街头仍旧没有什么汽车,连骑自行车的人都不多。可是就是在这一年,似乎一夜之间,京城一下子多了许多年轻人。 他们就是1979年从各地农村和生产建设兵团陆续返城的知识青年! 作家梁晓声把知识青年返城称作“飓风”。他在小说《今夜有暴风雪》中描写“短短几周,返城大潮已经如钱塘江大潮,势不可挡。这一年,返城的知识青年有四十万,加上刚刚中学毕业,已经不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