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_第一百九十五章 钩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五章 钩子 (第2/4页)

……”

    “你倒真挺明白的!”王蕴琳“噗嗤”一下,被儿子给逗乐了,跟着才揭露了谜底。

    敢情当年洪家确实不是天天这么挂灯笼,也不是哪个院儿都挂。

    事实上,除了“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以外,洪家人只有每逢喜庆、做寿之日,又或家里来了亲朋好友,才在这个二进院里摆宴请客时挂这么多灯笼。

    而且还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挂的也不是普通的灯笼。其实是字谜灯笼。

    要知道,虽然今天,猜谜的娱乐方式已经并不多见了。但在过去,特别是清代,猜谜可是上流社会借以会友的一种活动,而且相当活跃。

    像《红楼梦》有关于谜语部分就写了两段。一是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二是荣宁两府上元节猜灯谜。

    又《品花宝鉴》里记载着,“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猜“俩”字。

    以上这些都可以看出清代谜语的盛行,表明了当年谜语是贵族日常娱乐消遣品的社会情况。

    而到了民国初年,这种娱乐方式由上及下扩散到民间,京城普通民众方面猜灯谜活动也繁盛起来,于是季节性的猜谜活动开始出现。

    所谓季节性活动,即是在长夏至秋凉这一段暑季里。住户中的知识分子,在每日或定期日的傍晚上灯时候,会选择附近街巷适宜地点,悬挂“壁灯”。

    壁灯一般用半透明纸糊于横式长方型木框表面,中燃蜡烛,也有用小煤油灯的。事先要将预备的谜条,贴在其上。

    这样便可供附近及过往喜好的人,围观而猜,借以忘暑。夜深即散,叫做“打灯虎”。

    当时不少的人,如遇有对心思的壁灯,往往会不惜远道群约而往。射中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