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_第六十六章 暴发机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 暴发机会 (第5/7页)

大的能力了。要不怎么还送了谢经理两瓶呢?

    没办法,官价定的再低,买不到货一切瞎掰。

    实际上在这个年代,社会上的所有商品一直就存在“双轨制”,国家后来正式发现这个情况严重,不得不发布相关管理政策时,那早已经是后知后觉了。

    这个例子一举出来,“虾爬子”就没话说了,他不得不承认这是真实的客观存在。

    可“巴蛸”想了想,还是有一个挺关键的问题不明白。他就问,要是按照洪衍武这个理论,海参的价格也应该像茅台一样,远比水产商店的价格要高出一大截才对呀?可为什么现实中却是截然相反呢?

    这个问题,洪衍武也没为难,他想了想,很快就切中要害地做出回答。

    “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茅台这种东西,民间可没法自行生产,能搞到的渠道必定要通过官方。但能捞海参的‘海碰子’可就多了。从产量上看,‘海碰子’每年的一百吨,基本可以撑起滨城海参产量的半壁江山了,绝对是最有效补充货源。”

    “再加上‘海碰子’私卖海参属于闲散交易,难以形成规模,在交易价上缺乏共识,一旦着急用钱就急着低价出售,最关键是交易对象还找错了。价儿要能卖的上去才怪呢。”

    “不过要说其中没人靠卖海参发财也不尽然,那些每年旺季跑到海边成批收购的主,就是懂得海参真正价值,能够高价再倒手卖出去的精明人。”

    这几句话一说,再没人有疑问了。洪衍武讲述的道理既符合逻辑又符合人情,还有实证,完全是天衣无缝的让人信服和敬佩。

    尽管“海碰子”们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有些理论上的东西,很多人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