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工作 (第4/6页)
这活儿唯一的缺陷就是臭,有点腌臜。他们得见天儿跟猪肠子打交道。 哪儿啊?这什么工作啊? 嗨,京城老字号,鲜鱼口的“天兴居”饭馆。 京城人大多吃过炒肝,都知道这是正宗的京城风味小吃。但上了年纪的老京城人,还知道有关“炒肝”更多的故事。 比如说,知道这玩意其实是由“白水猪杂碎”演变来的。 知道“炒肝”的创始者本是创业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的“会仙居”。 知道当年是大记者杨曼青出主意做公关,才捧火了“会仙居”的炒肝。 还知道民国22年(1933年),借“会仙居”第三代传人闹内讧之际,它斜对面的“天兴居”后者居上。最后不但把“会仙居”给干趴下了,1952年还把“会仙居”给吞并了。 而从此至今,这京城的“炒肝”,也就首推“天兴居”为正宗之源了。 这个“第一”的名头可不是白占的。哪怕是在这样的年月,别的地方炒肝买一毛钱一碗,“天兴居”靠着首屈一指的味道和制作工艺,都能卖两毛钱一碗。 还别看这么贵,还照旧是人满为患。每天熬的七锅“炒肝儿”,一锅能卖一百三十碗,不到九点钟,准告售罄,晚一步都吃不着。这就是差距! 可能说到这儿就有人感到奇怪了。会问,“这么牛的老字号,那怎么会有洪衍武和陈力泉的位置呢?能让他们两个强劳过的人来上班,那李主任的面子可够大的!” 嗨,这事儿也得两说着。 怎么呢? 一方面“天兴居”的名气大是不假。可它出名儿也只是出在这碗“炒肝”上了。 这东西,京城人是当早点吃的,配着点包子或烧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