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购销缩影 (第5/7页)
事儿,那其实是一场有关“二八酱”的份量之争。 要知道,在如今一体包装的酱醋调料,想当年大多能买到散装货。 油盛在铁桶里,酱油、醋、黄酱、果酱、麻酱、白酒等,盛在缸里。无论大人孩子,买上述东西,都称为“打”。 “打酱油”、“打麻酱”,是常挂在嘴边的话。路上碰到熟人,常以这种方式打招呼。如果有人问“嘛去啊?”往往对方就作答“打酱油去。” 打酱油、醋、酒,要拎个瓶子,售货员用木制的定量“提子”从缸里舀出来,通过漏斗倒进瓶子。“提子”一般分半斤和一斤两种,采用这种原始的衡量方式,对于散装液体商品的出售,确实很便捷。 打麻酱和黄酱,也都自带容器,一般用吃饭的陶瓷碗,也不必论斤两,顾客把碗往柜台上一搁,说一声“打五分钱麻酱”即可。售货员会先称碗,再把秤砣置于刨除碗的分量后应该的位置。 由于麻酱是与鸡蛋同样紧缺的定量供应食品,每人一月也只有一两。所以顾客在打麻酱时,往往眼睛紧盯着秤,生怕少了,锱铢必较。而取麻酱的方式又比较特殊,多了便缩不回去。售货员有时就会故意多打出去一些,借以减少纠纷。 可有的时候,好心也未必能换来好结果。因为再怎么多打,架不住麻酱,尤其是甜口的“二八酱”对孩子们的诱惑。只要是孩子打麻酱,回去路上必然忍不住想尝两口,用食指贴碗边蹭一圈,含进嘴里。此动作名“手儿一下”。那么必然,麻酱的分量也就不足了。 实话实说,京城人家其实都知道“采买”上的这一弊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