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五章 平金打籽 (第2/7页)
着再说“红都服装店”。 1956年的时候,总理与京城市长曾共同提议,将沪海的“雷蒙”、“波纬”、“造寸”、“蓝天”、“万国”、“鸿霞”等一批名牌服装店迁入京城,来满足首都人民的生活和外事工作的需求。 而“红都”这个牌子,其实是从伟大领袖诗词里选出来的,属于“运动”中改名的创举,实际上呢,这家店就是过去的“波纬”。 店址最先在“前门饭店”,后来又迁至“东交民巷28号”。 因为技术力量好,服务质量优,不但在外宾和社会名流中享有很高的口碑,自1957年来,还开始承担“中南海”里领导和外事人员的制衣业务。 于是为了方便裁缝师傅,中央甚至破例给“红都”特批了一辆轿车,专供他们进出“中南海”使用。这是何等荣耀? 应该说,这个工作绝对对口儿,要能去再理想不过了。 而且采购员办事痛快,根本没什么墨迹的。听洪衍武这边许了两条大中华,吃请的时候,这位就真把他们的经理给请来了。 按理说这事儿,凭着洪衍武有各类热门儿的家用电器当底牌,应该有的可谈。 可“红都”的经理一听苏锦的家庭情况,都没下一步,就一口把这事儿回绝了。m.zwWX.ORg 这不是他有多么高风亮节,就一点不动心。关键还是“红都”要承担领导人制衣任务这一条,对内部职工的政审条件很高。 据经理称,他们的职工基本上父母都是党员。苏锦就是家庭条件再差,那至少也得是没犯过错误的产业工人家庭,自己是个团员才好。可一个“小业主”的孩子,这就…… 总之,这还真不是靠人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