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另辟蹊径 (第2/5页)
其实“老刀鱼”的难处,洪衍武很理解,不过他可不认为只有这么一个办法,于是他耐着性子跟“老刀鱼”好好解释。 “老爷子,您的情况我知道。您刚才说得这些话呢,我觉得也挺有道理的。说实在的,周围我都看了,最好卖的东西是鸡蛋,最好卖的海物呢?也就是些海菜、海红、蚬子、花蛤之类的,连“刺锅子”和“海蛎子”都没有。为什么?这些东西便宜啊。一般过日子的人家,调剂生活,补补营养,靠这些就足够了。也就是像您老说的,现在除了当官的吃公家不心疼,老百姓谁吃得起海参啊?顶多也就买一点给病人补充营养用啦……” 说到这里,他又顿了一顿,咽了口吐沫才把后面关键的话说出来。 “……可是呢,您也别忘了,辽东刺参毕竟是滨城名产,全国知名,绝对的好东西。本地人不买,那不还有外地的旅客吗?他们得着机会好不容易出趟差,都大老远来的,能不想带点好东西回去?所以说,我觉着您选的这个地儿不太对。咱应该换个地方,去旅客多的地方去卖,比如说火车站……” 可没想到,“老刀鱼”听了他的主意,虽然夸了他两句,最后却仍然给泼了瓢冷水。 “小武啊,你小子能看出这一点来,确实挺精明。不瞒你说,早几年,我们‘海碰子’都是去火车站和轮船码头卖海货。那时候,海参别提多好卖了,价钱也好的不得了。可问题是这些地方,公安、工人民兵、革委会的人可太多了。后来他们都摸清了情况,只要一见着‘海碰子’,直接就把东西和钱抄了,还打你个罪名。那谁还敢去啊!你来的时候是不是坐火车啊?你见着一个卖海参的没有?” “老刀鱼”的话确实让洪衍武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