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五章 七月七 (第2/5页)
聚在一起祭拜的姑娘每人一根针、一根线,让姑娘们同时穿引,看谁穿得快,谁把线首先穿进针孔,就算是乞到了灵巧和智慧。 此外也流行“丢针儿”的游戏。有的在初六日晚上,设水碗于花下。初七日中午,妇女们将平日缝衣或绣花用的针投入碗中,针便会浮在水面上。 如果水下有花朵、鸟兽、云彩之影,或细直如针形者,便是“巧”的象征。谓之“乞得巧”。 因为这些影子表示织女赐给她一根灵巧的绣花针,可以织绣出美丽的图案。 但如果水底针影粗如糙,或弯曲不成形者,就表示丢针的妇女是个“拙妇”,因为织女给她的是一根石杵。所以往往也见“妇或叹,女有泣者。” 至于其余,还有“喜蛛应巧”、“种生求子”、“拜魁星”、“吃巧果”种种。 甚至就连昔日梨园(戏剧界)每值七夕,也兴师动众。每家戏园子必要演《鹊桥会》、《天河配》或昆曲《长生殿》。有的为博眼球的,甚至能把真牛牵上舞台的,谓之“应景戏”。 当然,这些习俗和活动也跟“端午”差不多,在建国之后都被冠以“四旧”之名,统统消失不见了。当下也仅残存幼童于七夕当日蹲葡萄架下听牛郎织女相会的哭声而已。 但尽管如是,也得说,至少这一天对于洪家是非比寻常的。 因为早在十天前,洪家跨院的修缮工作就已经彻底完成了。 洪禄承和王蕴琳验收工程时,丁点儿也挑不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