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雄风_第八十九章 倩影依红帐,佳人喜武装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九章 倩影依红帐,佳人喜武装上 (第10/11页)

,故意不给孙邵立传。

    此云(孙邵)与张惠恕(张温字惠恕)不能。后韦氏(指韦曜)作史,盖惠恕(张温)之党,故(孙邵)不见书。--《志林》

    需要特别注意,孙邵拜相时,丞相的人选均为淮泗人。

    彼时丞相候选人有二,其一是孙邵,其二是张昭。按记载,“群臣议在张昭”。孙权则力排众议,擢孙邵为相。

    初,(孙)权当置丞相,众议归(张)昭。(孙)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吴书张昭传》

    从族望上看,孙邵是青州北海人,张昭是徐州彭城人,二人均非江东出身。

    这充分说明,孙权草创之初,对土著力量的排斥。

    同时也能看出,《张昭传》中的“群臣”,说的其实是淮泗集团。

    首发&:塔>-读小说

    至于江东集团,则特别排斥淮泗人做丞相。

    张温与暨艳攻讦孙邵,便是这种心态的现实反映。

    张温是吴郡四姓中张姓的宗主,暨艳则是吴郡豪族。

    暨姓在敦煌出土的《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一卷并序》中,被称作“吴郡五姓”,与朱张顾陆并称。

    苏州吴郡出五姓:朱、张、顾、陆、暨。--《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一卷并序》

    在张温与暨艳的攻讦下,孙邵曾被迫辞去丞相之位。

    孙权则支持孙邵复职,同时处理了张温与暨艳,最终张温罢官,暨艳赐死。

    这就是三国史中鼎鼎有名的“暨艳案”。

    该事件中,孙权支持淮泗人,打压江东人,政治立场是显而易见的。

    张温、暨艳奏其事,(孙)邵辞位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