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 刘子台抗命,赵从文出征下 (第11/12页)
,完全把“国家”当成了“自家”,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西晋建国未久便断祚夭亡,与统治阶级的糜烂,是不可分割的。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综上所述,司马懿为代表的河北集团,与曹爽为代表的谯沛集团,实际存在着根本的利益冲突。 谯沛集团希望维护“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而河北集团则希望复辟“寡头共荣”与“门阀政治”,矛盾难以调和。 但此事的本质是利益之争,最终酿成惨烈的砍杀事件(249),也确实出人意料。 比如司马懿的铁杆盟友,彼时与其“同乘一车”的太尉蒋济,便公开反对杀害曹爽。 (蒋)济书与曹爽,言宣王旨“惟免官而已”。(曹)爽诛,(蒋)济病其言之失信,发病卒。--《魏晋世语》 蒋济的心思不难理解。 曹爽掌权时,虽然对政敌多有打击,但手段相对温和,始终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 因此马党得势之后,也不宜擅启杀戮。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但司马懿的真实心思,哪是蒋济这个赃官蛀虫所能理解的? 司马懿就是要趁此机会,篡夺曹魏国祚;如今刀斧在手,岂会放过天赐良机? 首发&:塔>-读小说 从历史的记载看,正始之变前,曹魏的耆老勋旧,大多数都支持司马懿扳倒曹爽;但在司马懿大开杀戒之后,他们便纷纷走到了司马氏的对立面。 其中李丰、许允、王凌,包括后来的陈泰、诸葛诞,都属于其中的代表人物。 从结果上看,冀州的耆老集团,实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