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雄风_第七十一章 诡谲难揣度,豪壮终得获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一章 诡谲难揣度,豪壮终得获5 (第5/9页)

二郡。

    良家子这个出身…举个栗子,刘备、孙坚虽算小地主,但他们不够格做良家子。

    曹cao?呵呵。

    “臣本布衣”的诸葛亮,是妥妥的良家子。

    在汉末,良家子这个出身,绝大多数人都搭不上边,说句千里挑一绝不为过!

    有本书居然说董卓是平民出身…

    也没毛病,在汉末魏晋语境,平民指的还真就是良家子;

    因为地方大豪强在汉末,也是平民。

    首发&:塔>-读小说

    汉桓帝末,(董卓)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魏书董卓传》

    后世所谓的“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其实也是此现象的客观反映。

    并州五原的吕布,大约不具备“良家子”的要求,以“剑客”(亡命jianian臧)身份仕宦丁原。

    至于幽州涿郡的刘备,因为从事商贾活动(织席贩履),丧失了“良家子”的身份;但其发迹路径,依然是通过组织流民武装,即所谓“在乡里合徒众”。

    注:良家子,即除去巫医、商贾、百工之外的子弟。大抵是士、农、兵之列。

    可见身处帝国边缘的“边地人”,由于地缘环境以及教育程度的限制,普遍困厄无知,他们无法通过“通经学”等文化途径发迹(比如曹cao便以“明古学”征拜议郎),因此便将希望寄托在军功之上。

    出于上述原因,边地人(凉州、并州、幽州)实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认同。

    比如吕布便对刘备讲“我与你同是边地之人”。

    (吕)布见(刘)备,甚敬之,谓备曰:“我与卿同边地人也。”--《英雄记》

    更重要的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