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11 (第2/4页)
捷,消息传递快速,人流管理方面便也得加强起来。 大魏也有身份证一说,但只限在官员勋贵之间,周之前叫鱼符,到了大魏因觉鱼符太重携带不便,改成了兽骨木材制造的牙牌,大魏不像周时不许百姓随意迁移,大魏百姓是可以外出的,但必需取得路引或名帖才能离乡。 然而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一生到死都不会离出生地太远,于是对于这类人,除了户籍,根本没有什么能证明身份的东西。 不过现在不一样,交通变得便捷,日后估计还会有更便捷的交通工具出现,将来人口的流动趋势势必会增大,届时必定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在这之前,正好趁此机会来一次人口普查,制定新的人口管理规定。 针对这一点,邵岩和元佩采取其他几个穿越者的建议,制定出一套方案呈了上来。 “现代的身份证技术自然不行,不过可以借鉴。”元佩道,“给每个人发放身份编号,给每个省固定一个数,作为编号的第一个数字,第二个则代表府县,譬如陕西就以1开头,假如长安是2,那么看编号开头的12,就能知道这个人出生陕西长安,以此类推,可以一直详细到村镇,日后只要看身份牌,就知道这个人来自哪里。” “而地点之后,可以加入生辰,不过这一点还得看陛下的,是打算要用公历纪年,还是用年号或者天干地支,前者方便一些,毕竟全是数字,后者就得添入汉字。” 【制作起来也会更麻烦。】 元清帝略一思索,道:“用数字。” 经过这几个月的磨合,新数的方便之处已经完全凸显了出来。 元佩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